|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絕對想不到 有人用尿提煉黃金 有人用尿獲取能量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撰文|王怡博審校|clefable

當代化學的雛形——煉金術起始於黑暗的中世紀。那時的煉金術士相信存在一種賢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能夠作為催化劑將常見的賤金屬轉化為更寶貴的金。


德國煉金術士亨尼希·布蘭德(Hennig Brand)也癡迷於尋找所謂的賢者之石,不惜耗盡錢財。一天,布蘭德在一本名為“400 Auserlensene Chemische Process”的書中看到了一個配方,該配方使用明礬、硝石(硝酸鉀)和一定濃度的尿液將金屬轉化為銀(其實該配方不起作用)。這啟發他把煉金的目標投向了黃色的尿液。

大約在1669年,布蘭德開始收集數千升尿液,靜置數天後,開始煮沸尿液,使其變成濃稠的漿液,接著進行加熱。結果並沒有得到他心心念念的賢者之石,而是得到了一種黑色物質。然後,他把這些物質與沙子一起加熱,最後冷凝得到了一種白色固體。它可以在黑暗中發光,布蘭德為它取名為磷(Phosphorus)。磷成了有紀錄以來首個被發現的元素。

這次試圖從尿液中提煉黃金的試驗意外讓布蘭德發現了新元素,同時標記著煉金術的結束,以及化學作為一門科學的開始。

那個時代,收集尿液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因為尿液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作為農作物的肥料。但現在,有了化肥等工業化學品,我們很少見到有誰會專門收集尿液來加以利用,除了那些不走尋常路的科學家們。


電化學系統中的尿液

你或許聽說過燃料電池——一種把燃料(常見的燃料為氫氣)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化學裝置,一些科學家會告訴你還有一種類似的系統:微生物燃料電池。早在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發現微生物能促進電子轉移,可以在沒有外部氧化還原介質或分解產物的支持下將電子轉移到陰極。


人類尿液主要由水(93%~96%)、尿素(約2%)、無機鹽(氯化物)、氨、有機酸等組成,其化學成分因生活方式、健康狀況而異。考慮到每人每天大約產生1.5~2升尿液,全球人口約為77億,那麼全球每天尿液產量估計在(1.16~1.54)×10^10升范圍內,相當於每年產生(4.22~5.62)×10^12升尿液。而且尿液的電導率較高,若用於電池,或有助於提高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因此,研究微生物燃料電池的一些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人類尿液,制得了一些以人類尿液為底物的生物電化學系統。隨著尿液被送入電池,尿液的主要成分——尿素會被分解為氮氣、水和氫氣。而且每升尿液含有約9.3克尿素,理論上,每升尿液可以產生8.64千瓦時的電力,足以供電6小時。2013年,英國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用尿液為手機充電的方法。

英國布裡斯托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者讓尿液通過微生物燃料電池堆來發電。如此產生的電力足夠為一部三星手機充電,從而實現短信發送、網頁瀏覽和進行短暫通話。它還能產生足夠的電力,來為一個廁所隔間基於LED的照明系統供電。他們已經基於這樣的系統制成了一個小便池原型——Pee-Power,並已經安裝在大學校園裡。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